空氣的濕度并不指土壤濕度,濕度相對高,比如達到百分99的飽和空氣濕度,植物甚至可在空氣中萌發根系,而不需要接觸土壤介質,很多人在濕度上會失敗,原因不是空氣濕度不足(一般陽臺環境,梅雨季節可達百分80,普通時間一般在百分55左右,北方可能更干燥),所以閉棚溫室植物是很容易扦插繁殖成功的。而很多人走入另外一個誤區,那就是土壤高濕度,土壤濕度其實不用很大,因為根系那時候不吸收水分甚至沒有根系,土壤維持一定時段是因為提供植物附件空氣的高濕度。
我們經常適當的在前期涼干植物,原因一是愈合傷口,二是讓植物適當塌縮,植物塌縮時,其流失水分,但是體內激素濃度卻得以提升,根系萌發需要激素水平,某些植物激素水平低,需要補充萘乙酸的生根粉,比如烏羽玉類扦插適當涂抹生根粉會提升效果,而另外一些激素水平很高,很容易萌發根系的植物,如三角桿,你涂抹生根粉它卻不萌發,原因萘乙酸過量會有抑制作用。
我們都知道光線會促進植物體液流動和蒸騰,但是前面提到激素水平,當光強較大時,植物的激素會流動到植物頂部,而非需要生根的基部,而光強會產生這種問題,讓某些植物萌發不易,比如十二卷類和仙人球類,而龍舌蘭類反而有一定光強更好萌發,所以要看具體的品種,光強還造成植物的蒸騰,說白點,就是被曬干了,所以塌縮到一定程度的植物,如紅紋壽(其實那個也有人叫紫肌壽,反正中文俗名通常很不嚴謹),塌縮激素水平已經足夠,再曬其沒有根系補充水分,體液幾乎凝固,那激素水平高也是宛然。
你拿一個花瓣去扦插它是肯定不會生根,這個大家都知道,但是我們經常認為能扦插的位置,很多是很難扦插的,比如老的木質化莖,我就曾經在去年爛了40個以上的特選冬星,原因我用幾乎木質化的老冬星大植株去扦插,維持幾個月后,基部依然不萌發根系,那里的植物組織太老化了,萌生新根芽很困難。那個帖子中我也看見一個蠻大的頭,其實這些大頭如果不帶有一點根基,是不容易萌發根系的,我在溫室繁殖時,這一點很明顯,比如秋物語的葉插,根系通常2周后萌發,但是制作頭部,看上去葉子更多狀態更好的情況下,反要等1個月時間才開始發根。反之,過小的嫩組織也會不容易萌發成活,雖然這些組織細胞稚嫩而活躍,但是這些組織太小時,儲存的養分不足,在沒有萌發根系前就死亡了,所以這里要選擇合適的組織,現在網上經?匆1厘米下的小十二卷芽,或者2-3片葉子的龍舌蘭苗,要善意提醒大家,這種苗是很難帶活的,就是活下來,長勢恢復期也非常長,比如10公分的甲蟹芽,你可以讓其在1年內長的很旺盛,而5公分以下2-3片葉的,你一年可能只見它長1-2片葉,還是個芽,要讓這樣小的苗成活已經不易,要讓其長成一個標本株,你至少比10公分的苗多等2年-3年以上。
傷口砍下后,各種細菌可能感染傷口,它們感染嚴重時組織潰爛,你雖然看見它們僅感染表面一點,但是內部的菌絲可能已經很多,那些細菌產生毒素,影響愈合和萌發,所以良好的傷口處理很關鍵,被感染有時候對萌發影響很大,有時候扦插很長時間沒有長根,甚至忽然的腐爛掉,原因就是感染,所以砍下后的處理很重要,有根的組織,根系收縮愈合甚至脫落后,留下的傷口較小也較容易愈合,而葉插之所以難成,原因是葉子傷口較容易感染?诚碌慕M織,你必須干燥,這與扦插不同,這個時候空氣干燥反而有利組織安全愈合,如果某些汁液很多的植物,你還需要用紙巾及時的干燥傷口,避免其不愈合流出汁液造成細菌霉菌的滋生而影響了傷口,適當的涼干植物,甚至涼到其組織有一定程度的塌縮時,再進行扦插是對十二卷和球類都好的。
首先植物組織涼干到適度塌縮,然后用一個花盆,在土壤的表面接觸組織的部分,放一點中顆粒的蛭石,因為蛭石內細菌少,可腐敗有機物少,(扦插土壤消毒其實我是不建議的,因為消毒土壤雖然初期很干凈,但是后期可能霉菌大爆發,因為里面沒有抑制霉菌的其它微生物了,強勢的霉菌反是第一個光顧的,如果有條件,土壤種植em菌倒是很建議。)然后澆透水,用一個塑料袋套盆,記得用嘴吹鼓塑料袋,這口氣很重要,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是植物的食物,氧水草的人都知道,放半陰處等待即可,這種扦插成功率很高,可以創造局部高二氧化碳,高空氣濕度,介質相對安全的環境,個別不成功的只能歸咎人品問題,這種不成功概率誰都不能避免,包括較專業的苗圃哦。